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01    次浏览
“人这一生,怎样才算是有价值?作为医生,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?”这是来自昆山援疆医生李英一直问自己的问题。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,最欣喜的是看到新生命的呱呱坠地,最欣慰的是看到患者康复出院。在产科,孩子出生时是惊心动魄的场景,也是给每个家庭带来希望和幸福的时刻。也正是这样的责任,让李主任毅然选择援疆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患者的安康,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。 这里的患者很可爱2015年8月15日,踏上了援疆征程,开始了在阿图什市人民医院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和生活。“因为当地医院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的热情,让我很快熟悉并安定下来。阿图什人民医院的产科分娩量非常大,当地百姓的产前检查意识相对薄弱,但是一旦就医,医从性很好,对医生非常尊敬,有时候感觉她们特别可爱”。记得来新疆后上班的第二天,一位维族老大妈来到李主任的办公室,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,“我这里长了肿块,医生让我开刀,我很害怕,听说你水平高,谢谢你帮忙看看......”老大妈一边说一边拿出厚厚的一叠就诊病历。李主任看完病历后给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,诊断为卵巢囊肿,由于肿块有8cm大,考虑手术治疗,但是患者是辗转多次,畏惧手术,于是李主任耐心进行解释沟通,给患者办理住院、术前准备、病例讨论,决定实施腔镜微创手术,术后二天患者出院。出院时,老大妈特地到李主任的办公室激动地说:“您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,这才术后二天,就觉得自己像没事人一样了,太感谢您了.....”对于李医生来说,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之事,但是患者的感激、感谢之情,让她对援疆工作更加充满热情和希望。 家人的支持很给力2015年的夏天,当医院在征集援疆人员时,李主任第一时间报了名。“下班后,在回家的路上,我在想作出这样一个决定,会不会得到家人的支持?因为毕竟我有着两个孩子,大娃马上要从幼儿园步入小学,而小娃才两岁多,一年后也要步入幼儿园。如果去援疆,那么不但意味着孩子们要缺少我这一年半的陪伴,也意味着家人将付出更多。”她的一些好朋友得知她的决定后,说她是狠心的母亲,狠心的妻子。然而她的丈夫却说:“我支持你,你放心吧,家里的一切有我,我会照顾好父母和孩子。你只管在那边好好工作,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行。”来疆一月后,病危的年过九旬的外婆离开了人间,哭泣着的母亲给李主任打了电话:“外婆走了,如果你在新疆很忙,就不要回来了,工作要紧......”相隔万里的电话两端泪如雨下。回忆过去的一切,总是会让李主任有感慨和心酸,也正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,让她带着对家人的眷恋和援疆的责任在援疆路上不断前进。 这里是第二故乡(想到了离开很不舍)作为80后的李英,也是昆山援疆组里最年轻的一员,然而,志向倒不小。“援疆的时间是有限的,但是要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,把技术留在这里那才是永恒”这是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。于是,走上工作岗位后,立即转变角色,按照昆山援疆工作组的要求与安排,带教二名徒弟,不仅要“输血”,更注重“造血”,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。在工作中,和大家和睦相处,亲如姐妹,在生活中,把这里的各族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。记得去年冬天的深夜,熟睡的李主任突然接到徒弟的电话,有个产妇难产。李主任第一时间奔赴医院,会诊病情后,一边鼓励产妇一边通过扩张宫颈等手段促进其产程进展,最终,产妇顺利产下一名大胖儿子,维族产妇喜极而泣,躺在产床上拉着李医生的手,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表达感谢之情:“李主任,热合买特,热合买特!”。“时间很快,李主任即将要结束援疆了,我们真的舍不得让她走。她医疗技术非常好,每天结合病人给我们讲新知识,手把手的让我们掌握新技术。更重要的是她为人特别好,像我们的姐姐一样关心我们、帮助我们。”这是来自李主任带教学生居马比的一段心声。想到即将结束援疆,告别新疆的日子,李主任留恋地说:“我在美国学习过,但是没想到在这里的一年半感觉是如此短暂,这一段援疆历程,对我是一份责任,是一种历练,更是一种收获,让我成为一名新疆人,这里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,援疆让我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。”(来源:昆山援疆工作组)